最新消息
平板電腦結合App 將成為老師教學利器 (2012.7.13) |
詳見附件。 臺師大舉辦「在職教師頂尖教學研習營」,讓老師瞭解如何利用平板電腦結合App應用程式融入教學,臺師大物理系教授黃福坤表示,平板電腦的多點觸控及偵測器可拿來應用在教學,像是「憤怒鳥」的遊戲可轉化成為物理教學活動,讓學生瞭解彈簧作用力的物理原理。 臺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教授表示,其實現在有很多App應用程式都可免費下載,有些關於天文星象、化學實驗等應用程式,都很適合讓老師利用開發成教學活動,就算是缺乏足夠實驗器材,也可讓學生用平板電腦動手操作簡單的物理實驗,或讓學生瞭解天文星象及方位。如果老師能找到更多適合應用在教學的App應用程式,可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方式,引導學生有更多的科學思考方法與研究,尤其是在十二年國教免試,學生壓力減輕情況下,更有利於教學上朝這個方向發展。 圖為:臺師大舉辦「在職教師頂尖教學研習營」,臺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開幕致詞。 詳全文 平板電腦結合App 將成為老師教學利器-文教新聞-新浪新聞中心 http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120713/7324143.html |
![]() |
用iPad上課!憤怒鳥教科學 (2012.7.16) |
詳見附件。 台師大舉辦在職教師頂尖教學研習營,物理系教授黃福坤(見圖)教導學員如何應用平板電腦及APP程式融入教學,現場提供學員每兩人一台平板電腦。 記者潘俊宏/攝影 手機測震波 計算震源 台師大舉辦在職教師頂尖教學研習營,物理系教授黃福坤教導學員如何應用平板電腦及APP程式融入教學,現場提供學員每兩人一台平板電腦。 記者潘俊宏/攝影 此外,運用「Chemist」App軟體,可以在虛擬化學實驗室中教學,讓學生嘗試添加各種化學藥水,觀察其中的變化,不必擔心引爆問題。另外如「Molecules」App軟體,可以幫助學生清楚觀察到質子、中子、電子的結構。 張俊彥說,雖然App軟體的生命周期只有三個月,但老師可以設計各種不同教案,讓學生學科學變得更有趣。台師大已在臉書上建立「學習科學三點靈」的App教學分享平台,鼓勵老師分享App教學活動。
全文網址: 用iPad上課!憤怒鳥教科學 - 教育改革 - 文教要聞 - udn校園博覽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02045#ixzz21hJ1DyI5 |
![]() |
台師大研發/平板電腦結合App 教學e大利器 (2012.7.14) |
詳見附件。 台師大昨舉辦在職教師頂尖教學研習營,共有六百位老師進修,台師大也發給教師二人一台iPad實地演練。張俊彥表示,運用智慧型手機、iPad及免費的App軟體,可成為教學利器,讓學生學習思考和活用。 新北市辭修高中資訊組長鄭天來表示,App效果比較在引發學生注意,若用於課程活潑的國小教學或可行,高中以學科為主,五分鐘可講完的內容,若使用App教學可能要花廿分鐘,恐影響教學進度;辭修高中教學組長葉雅雯則表示,目前可使用的App教學資料庫不夠大,且非所有學生能夠人手一台平板電腦,頂多也只能由老師示範。 活潑教學?化簡為繁? 教師意見分歧 桃園縣福興國中數學老師高千惠本身有用iPad作為輔助教學工具,例如國一教「數」,她就用iPad上國外網站Ted,抓到一段把魔術師的「術」與數學的「數」結合的有趣影片,主要在引發學生動機。 台北市華江國小老師陳琦蓉初次接觸App教學,她擔心會化簡為繁,原本可以很簡單就教會小朋友,反而變複雜難學。桃園縣進德國小老師梁春月則認為,App未必適用每堂課,要挑選適合者,例如可看到台灣岩石如玄武岩等照片介紹的App,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習。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jul/14/today-life10.htm?Slots=BLife |
![]() |
科學教育╱學者:別死背 走入生活 - 教育改革 - 文教要聞 (2012.7.13) |
詳見附件。 不少台灣學生覺得科學好艱深,學起來很無趣。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感嘆說,台灣的學生花太多時間在背書應付考試上,學太多離開學校後用不到的知識。他認為,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是改變的契機,學生不必再死背科學知識,而是培養科學興趣。 台師大物理系教授黃福坤也說,台灣學生聽太多、讀太多,但思考太少,科學教育不是讓學生學「知識」,而是要學「思考」。他鼓勵老師多利用平板電腦設計物理教學活動,讓學生有機會思考,而且年輕學生接觸新科技很快就上手,學習時會更有興趣和動力。 張俊彥指出,民眾出了學校之後,科學知識主要來自媒體,他率領的團隊做「媒體中的科學素養」研究,把高中教科書出現的3700個科學名詞,比對聯合知識庫兩年來約100萬篇報紙新聞,結果發現新聞中出現頻率高的科學詞彙,還不到100個。 他表示,想成為科學家的學生不到5%,十二年國教的科學教育,沒有必要讓學生再死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第二運動定律有何不同,而是要讓學生學多學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科學名詞,例如颱風、鋒面、地震、土石流等。 他舉例,可以讓高中生用「地靈靈」App軟體,深入調查社區是否有土石流或地震帶,或是研究寒流來時,騎車走哪一條路比較不冷,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,這才是學生可帶走的能力。 |
![]() |
國語日報:App結合科學教育 教師意見迥異 (2012.7.14) |
詳見附件。 http://www.mdnkids.com/info/news/content.asp?Serial_NO=79440 |
![]() |
應用App軟體 學習更有效率 _ 生活 _ 即時新聞 _ 聯合新聞網 (2012.7.13) |
詳見附件。 http://udn.com/NEWS/BREAKINGNEWS/BREAKINGNEWS9/7223624.shtml |
![]() |
iPad變教學利器 臺師大有一套 (2012.7.13) |
詳見附件。 台師大物理系教授黃福坤表示,未來智慧型手機或平面電腦幾乎人手一台,但不只有通話與娛樂功能,也能成為教學利器,像熱門的憤怒鳥遊戲,就能當成物理的教學輔助教材,學生從動手操作的遊戲中,學習物理的彈簧彈力原理;其他像拋物線運動、摩擦係數等,也都能從現有的App軟體學習。 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表示,上學期他在教育學分班開了「電腦與教學」課程,要學生尋找可用在教學的App,發現有很多免費軟體可應用,例如「iSeis Mometer」軟體,可從手機測到震波,並找出震源;透過「Sky View Free」,即使白天人在室內,也能觀察天空中的星體,輔助地球科學或自然科學習。 「App軟體就像一本書,就看老師如何運用其中智慧。」張俊彥說,雖然App的生命周期只有3個月,但老師可將軟體搭配教案教學。台師大已在臉書建立「學習科學三點靈」平台,讓國中小老師分享適合教學的App軟體。 |
![]() |
投身科教研究 許瑛玿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(2012.2.24) |
|
![]() |
中華民國第27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。(科教年會) |
活動時間及地點 2011/10/11 15:00 |
![]() |
「Promo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rom Viewpoints of Policy, Curriculum and Practice」 |
活動時間及地點 2011/10/11 15:00 |
![]() |
Europe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(ESERA) |
|
![]() |
恭賀許瑛玿教授任職科學教育所所長 |
於2011年8月起,由許瑛玿教授任職科學教育所所長 |
![]() |
第26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-機會與平權:多元科學教育新趨勢 |
活動時間及地點 |
![]() |
2010 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/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|
活動時間及地點 |
![]() |
2010 NARST |
活動時間及地點 |
![]() |
台師大物理教學網 紅到國外 |
【2010.2.9】 |
![]() |
6th Science,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|
活動時間及地點 |
![]() |